欢团

      每到农历腊月,家家户户都要特制一些应年的食物,如瓜子、花生、年糕、糍粑、圆子、豆腐果子、元宝鸡蛋等,欢团配合着春节的喜庆,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      这种欢团,色白,圆球的形状,网球一般大小,上面还点了胭脂红。材料是糯米炒涨,加麦芽糖稀粘制而成。可以抓在手里就这么咬着吃,还可以放三两个在碗里,用开水泡着,就着香菜、茶干、榨菜、生姜吃,味道特别美。
      说到底,就是炒米糖。
      这是寒素人家最简单的暖老温贫之食。腊月荒天,天寒地冻,亲戚朋友上门,来不及做饭,马上泡一碗,递在手上,手就不冷了,嘬上几口,周身俱暖,心里很快就温和起来。暖心贴肺的欢团,除了寓意吉祥,的确是平常百姓人家万家灯火团圆时的感觉,是人都喜欢。因而,郑板桥曾说炒米暖老温童,是家庭必备之物。
      在过年的前几天,最忙碌的就是糖坊,每家都要炒“炒米”,四里八乡的“冻米”汇聚都在这里炒,做糖,糖坊终日热气腾腾,香味弥天,烟雾缭绕。炒“炒米”时锅里要用砂,舀一小碗放入锅里,大师傅用木杵快速炒动,冻米被砂烫得颗颗涨大时,就迅疾用铁戳箕铲进筛子里筛去砂子,筛子里的炒米,雪白如棉似玉。炒好了的炒米,和入糖稀,拍打成块,再用刀切成块,就制成了炒米糖。富裕人家在炒米里加入黑芝麻,就是芝麻糖,加入花生,就变成了花生糖。这其中,就有制糖的师傅用对剖开的毛竹,上下夹住炒米糖的毛坯搓欢团,一次能搓八九个。那搓糖的毛竹,一米多长,用得久了,油光滑亮,色泽粟红。

 

更多特色